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書類
五經總義類
 榖(湖/广)
(襄阳府榖/城县是) 唐(襄阳府枣阳/县上唐乡是) 罗(襄阳府南漳县东南/八十里有 罗国
城又)
(荆州府枝江县亦故 (第 4b 页)
罗国
其所迁处也岳州府/平江县又有 (第 4b 页)
罗国
城楚文王自枝江徙罗于此) 鄾(襄/阳)
(府城东北十/二里有鄾城) 郧(亦作郧今/德安府治) 随(德 (第 4b 页)
 多卯宋多岳(又梵语吃栗多华言贱人底栗多华言畜生又树名贝多树出摩伽陀国长六七丈冬不凋见酉阳杂俎又)
(南印建那补 罗国
北有多罗树株三十馀里其叶长广其色光润诸国书写采用之见西域记)又叶都牢切音刀苏辙巫山 
(庙诗归来无恙 (第 6a 页)
 (广韵人朱切集韵汝朱切𡘋音儒说文鬼魅声䰰䰰不止也又广韵奴钩切集韵奴侯切𡘋音獳又集韵乃豆切音耨义𡘋)
 (同)(广韵初八切集韵初戛切𡘋音察罗鬼玉篇 罗国
集韵亦作)(唐韵集韵于琰切韵会幺琰切)

𡘋音说文梦惊也类篇眠不祥也(又广韵于协切集韵益涉切𡘋 (第 73a 页)
  灵王沿夏将欲入鄢杜注顺汉水入鄢也是时鄢
  为楚别都与郢相近故通谓之鄢郢
 又县西二十里有古罗川城为春秋时 罗国
南漳县
  东五十里有中庐镇为庐戎国一作卢孔疏曰卢 …… (第 109b 页)
 枝江县西有楚丹阳城盖从归州而移于此亦曰丹

  阳详见宜昌府楚又徙罗人居于此故后汉志云
  枝江本 罗国
水经注云江汜枝分县治洲上故名
  枝江
 又县西三里有津乡庄十九年巴人伐楚楚子禦之
  大败于津杜注 …… (第 117a 页)
  晁氏说之之说以为即洞庭也
 湘阴县东六十里有罗城岳州府平江县南三十里
  亦有罗城乃接境处后汉志枝江侯国本 罗国
(第 119b 页)
  (县东三/十里)
京山(楚雍澨在县西南八十/里 楚薳澨亦在县境)
天门(楚鱼陂在/县西北)
荆门州(楚大林在州西北那聃国/在州东南入楚为 处)
当阳(权国在县东南漳楚睢漳二水俱在县北/睢一名沮 楚 澨在县东南五十里)
襄阳府
襄阳(鄾国在县东/北十二里)
宜城 (罗国
在县西二十里九楚鄢在县西南九里古鄢/国 楚鄀在县西南 十里后徙郢于此兼称鄢) …… (第 48a 页)
十/六年传麋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楚人谋徙于阪高)
(杜注选楚地亦当在县境楚又徙/罗人于此后汉志枝江本 罗国)
又东经松滋县北睢
水合漳水自北入焉又东经荆州府治江陵县南夏水
出焉(楚迁都郢在县北十里后迁都于鄀名此 …… (第 103a 页)
入于汉(水经注夷水蛮水也导源中/庐县界康狼山 与荆山相)
(邻其水东南流经宜城西山又东南经罗川城故 罗国/
也又谓之鄢水春秋楚人伐罗渡都者也又东南流与)
(零水合经蛮城南城在宜城南三十里春秋莫敖自罗/败退及鄢 (第 109b 页)
  (罗故国其在岳州府平江县南三十里之罗城与/长沙府湘阴县接界者是后徙处也楚迁之枝江)
  (后汉志枝江侯国本 罗国
是也又自枝江徙长沙/今岳州府平江县南三十里有罗城长沙府湘阴)
  (县东六十里亦有/罗城乃接境处也) (第 17a 页)
可常故曰狃/于蒲骚之役将自用而不信人言杜狃快也○狃女久)
(反/)必小罗君若不镇抚其不设备乎(林必以 罗国
为小/而忽之君若不镇) (第 11a 页)
 (息国也凉土异物志曰葱岭之水分流东西西入大海东为河源禹纪所云昆崙者焉张骞使大宛而穷)
 (河源谓极于此而不达于昆崙者也河水自葱岭分源东径伽舍 罗国
渭桉此中国之河源也其径休循)
 (难兜罽宾等国者则西流入西海)河水与蜺罗跂禘水同注雷翥海
 (释氏西 (第 30a 页)
 陵又名天岳山水经注湘水北至巴丘山入江是也

郑氏以澧为陵名可也而又云今长沙郡有醴陵


县其以陵名为县乎按郡国志醴陵县属长沙郡


本汉临湘县地后汉析置醴陵西北距澧州五六


百里大江安得至其地郑谓因醴陵以名县盖据


史记汉书澧皆作醴故附会其说大非不可从易


氏云澧州在江南无非山泽澧陵是小山因水而


得名者此说近是然水或因山以得名亦未可知


巴丘山临大江今岳州府城其遗址也吴使鲁肃


以万人屯巴丘即此寻江记云羿屠巴蛇于洞庭



其骨若陵故谓之巴陵事涉诞妄郭景纯江赋所


称巴陵地道则指谓此山矣


水经注江水自夷道县北合夷水又东径枝江县


南沮水从北来注之(汉志南郡枝江县故 罗国
其故城在今枝江县东)


东径上明城北(晋太元中苻坚寇荆州刺史桓冲徙渡江南使刘波筑之移州治城) (第 65a 页)
也樵薪也/获获楚人坐犹)
(守也覆设伏兵以待之也城下之盟诸侯所深耻彭水/名罗熊姓国在湖广南漳县南境有 罗国
城后徙枝江)
(县伯嘉罗大夫/谍伺也巡遍也)
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其御曰莫敖
必败举趾高 (第 5b 页)
欲去群公子者盖昭公亦欲去襄夫人及公子鲍
之党而力不能反为其所噬遂至孤危以濒于死而公
子鲍骤施于国又网 罗国
之材人收恤桓以下之亲上
交六卿下结民心襄夫人以君祖母之尊王姬之贵而
为之奥主以助焉由是昭公之党益孤公 (第 18b 页)
 九州而和中土

贲居曰昔闻神农之治地过日月之表此或神农


之九州与盖其说祖于邹衍衍谓中国于天下乃


八十一分之一耳中国外九州各有裨海环之如


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颇似佛


说四天下及须弥山王三千大千之说而要其言


以海为环则依然中夏之习见也近世有利玛窦



自欧巴 罗国
越八万里汎海而来其言海外大国


猥多而西视神州目为大明海居地才百之一则


瀛海之外岂遂无方舆哉邹 (第 5a 页)
 九州而和中土

贲居曰昔闻神农之治地过日月之表此或神农


之九州与盖其说祖于邹衍衍谓中国于天下乃


八十一分之一耳中国外九州各有裨海环之如


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颇似佛


说四天下及须弥山王三千大千之说而要其言


以海为环则依然中夏之习见也近世有利玛窦



自欧巴 罗国
越八万里汎海而来其言海外大国


猥多而西视神州目为大明海居地才百之一则


瀛海之外岂遂无方舆哉邹 (第 36a 页)
 (楚之/交)荆州(春秋楚郢都秦置南郡汉因之唐为江陵/府元为中兴路其地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南极湘潭北据/汉沔上游重镇)岳州(古三苗国春秋麇国 罗国
地秦/汉属长沙郡刘宋置巴陵郡唐)
 (置岳州宋元因之其地兼江湖之胜/湘沅衡岳接其前汉沔荆岘带其后)(第 5b 页)
  (门大破之今其地尚名东门头丹阳故城今在归/州东南七里北枕大江 再按楚迁郢后又徙罗)

  (人居枝江故后汉志曰枝江本 罗国
汉置枝江县/魏晋以后因之水经注枝江地夷敞北据大江江)
  (汜枝分东入大江县治洲上故名自县西至上明 …… (第 2b 页)
  (也绞国或言在郧阳西北泥于杜氏昌魏之说耳/按本传云伐绞之役楚人分涉于彭罗人欲伐之)
  (使伯嘉谍之三巡数之则绞当近罗矣杜注 罗国/
在宜城宜城与筑阳相近然则楚人所涉当是筑)
  (阳之彭/水也) …… (第 8a 页)
  (乡县东南经襄阳至宜城县入汉水经注夷水桓/温父名夷改曰蛮水源中庐县康狼山山与荆山)
  (相邻其水东南流历宜城西谓之夷溪又东南径/罗川城故 罗国
也又谓之鄢即春秋所谓楚人伐)
  (罗渡鄢者也又东合零水零水即沶水也沶水径/新城之沶乡县合于夷水径蛮 (第 8b 页)
  (按孔疏曰罗熊姓国世本文也桓十三年屈瑕伐/罗罗与卢戎两军之大败之自后不复见盖迁于)
  (楚矣九域志 罗国
城在襄阳今襄阳府宜城县西/二十里有罗川城楚迁之枝江国语富辰曰罗之)
  (亡因季姬当在此时后汉志枝江 (第 16a 页)
侯国本 罗国
后/又徙于长沙今岳州府平江县南三十里有罗城)
  (即罗子国又长沙府湘阴县东六十里有罗城乃/接境处也 (第 16a 页)
力极/也文叨丹切)(鼠/名)
(罗绮也古者芒氏初作罗尔雅鸟罟谓之罗又姓出长沙夲自/颛顼未胤受封于 罗国
今房州也为楚所灭子孙以为氏鲁何)
(切/十)(女/萝)(筛/箩)(儸出/玉篇)(饆/饠)[泳 …… (第 21b 页)
所灭其弟)
(佗奔鲁鲁悼公以佗出自夏后氏受爵为侯谓之夏侯因而命/氏后有去鲁之沛者分沛立谯遂有谯鲁二望 罗国
为楚所灭)
(其后号罗侯氏韩诗外传/云周宣王大夫韩侯子有贤德史记/魏有屈侯鲋左传曹有竖侯氏孺汉有尚书 (第 53b 页)
又汉复姓六氏汉/有乘黄令武安恭出自武安君白起之后风俗通云汉武强侯)
(王梁其后因封为氏世本云夏时有武 罗国
其后氏焉何氏姓/苑有广武氏出自陈馀之后又武成氏武仲氏又虏复姓西秦)
(录有武都氏文/甫切二十四)舞( (第 17b 页)
罗故国其在岳州府平江县南)
(三十里之罗城与长沙府湘阴县接界者是后徙处也/楚迁之枝江后汉志枝江侯国本 罗国
是也又自枝江)
(徙长沙今岳州府平江县南三十里有罗城长/沙府湘阴县东六十里亦有罗城乃接境处也)
十三 (第 23b 页)
山为鹊尾故/江曰鹊江岸曰鹊岸)罗汭(传楚子以驲至于罗汭杜注/罗水名今按此楚之东境别)
(有罗水非故 罗国
之水也)莱山(传次于莱山今/按当在楚东境)南怀汝清(传薳射帅/繁扬之师)
(先入南怀楚师从之及汝清杜 (第 6b 页)